金氏 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三十二式武当拳法书籍 武霖著 【现货】

  • 金氏 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三十二式武当拳法书籍 武霖著 【现货】
  • 所属分类:
    发货地:青海
  • 价    格:168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328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cbe5abd6da1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九龙仓李小龙截图书城

        本商品由九龙仓李小龙截图书城提供,通过九龙仓李小龙截图书城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台湾正版原版进口书 中文繁体字 原书实物拍摄纸质书 页数436

本店所有台湾香港版书全部正版书 无需再三询问是否正版

台湾香港出版社一手书  出版社进货单齐全  ISBN(咨询特价)

【提示】 本店大量畅销书被不良买家买回去做盗版高仿

所售书全部储存在我们仓库现货发出 能拍都有货  预售与预定图书除外

还有不明事项咨询留言客服看到会回复 此书中国区本店现货发出

【驭风讲武堂】掌柜邮件 :九龙仓李小龙截图书城 :独此一家无分店

(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系列名:域外汉学
ISBN(咨询特价)
替代书名:Kinghsi Style Twenty-Three Form of Wudang Kungfu
出版社: 汉世纪数位文化EHGBooks
作者:武霖
装订/页数:/492页
规格(高/宽):22.8*15.2cm
出版日:2015/(咨询特价)
 
内容简介
《(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Kinghsi Style Twenty-Three Form of Wudang Kungfu
 
本书為记念爱新觉罗@溥儇(金子弢)先生逝世卅周年而著。先生於1929年在武当山向龙门派第十六代李合林学得“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这一道家武功,并於75高龄的1981年受武当山辖区的湖北均县体委之邀,传教此功的套路。限於多方原因,先生在此功的全面性、系统化、理论性这三方面做得不尽完美。本书将此功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动作要领等整理编辑,使之成為既含功法又有功理的指导之作,以弥补先生当年之不足。本书欠缺之处,在於此拳路的招式应用之介绍过於简单。本书之上篇,展示先生生前亲、直传的“二十三式”之精华内容;下篇的第八章,再现了在平凡人生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修炼人——金子弢先生真实的一面。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共计八章。
 
上篇中的第一章,是(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的基础桩法等。第二章是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法和眼法。第三章是此套路动作的详解。第四章是此套拳术的应用技术简示。
 
下篇中的第五章,是任何功夫门派的锻炼者都须瞭解的内容。第一节是对中国文化、道统文代和中国武术的概括论述;第二节是对传统练功界的“三调”(调心、调息、调身)的扩展化讨论;第三节是练功常用穴位简介;第四节通过对笔者自编的“桩功身形要求歌”的詮解,展开对站式练功静态体势身形要领和原则的讨论。
 
第六章介绍与这套功法锻炼适配的辅助功法。第七章是“鬆腰”方法介绍和对鬆腰的理论总结。这是正统内练派一直在讨论的热点议题,也是任何功夫门派的修习者,都要达到的身心健康态。第八章是我所闻的金子弢先生的有关身世和他的练功佚事和对金子弢先生的功夫之评;另有对这一流行拳路的现状之评以及对这一拳种之实际状况和未来走向的讨论。
 
名人推荐
爱新觉罗@溥寰(金子弢)先生生前大力推荐。
 
作者介绍
武霖
作者从北少林和查拳锻炼入门,偶遇道家龙门派一师尊之教:按道家规矩,25岁后要转修内功以持强五臟。时知功夫不是拳术而是学问,即求师传武当功夫及法。一学7年。此间开始教授外家拳并向民间武师盛金昌学气功和形意拳,向尹玉章弟子张吉澎学八卦掌,王薌斋弟子竇以弈学意拳桩术,继又学针灸、推拿等。巧得近邻吴鉴泉弟子张润荣(音)的吴氏快、慢太极拳架之正传二年整。在对武当、形意、太极、八卦这四大代表性传统内家拳有了亲身实践后,才对中国内家武术有所知瞭。1982年向杭州的“无為功”创始人江波之弟子何国荣、陈锦宇学道佛合一的气功。1990年走进智能功,三年后系统学习气功科学技术和理论。此后才对中国功夫有高屋建瓴之瞰。
武霖,自幼练体操,后自弃操艺,拜明师学北、南派外家拳,内家武当、太极、形意、八卦、意拳和道、佛内功修炼术;其间运中医推拿、气功之法為人除疾解难。然虽有自身勤奋,亦不缺师尊相教,奈於中国功夫体系博大、内容精深,眼看半生将去,仍不识功夫之真蒂。1990年实践智能功,三年后参加气功科学学业培训,至此方明:五花八门之派、眼花瞭乱之法、纷紜繁杂之说,原是同根生!就其方法而言,功夫修炼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实践”;就修炼之真蒂而说,“修养意识、涵养道德,克除我执、建立大我”是也。作者曾誉获美国武界黑带(九段);现任美国武当太极基金会秘书长,美国佛教文化学会常任理事,美国国家催眠师学会(NGH)会员,催眠諮询、治疗师。 
 
著者从竞技体操入门改练武术,於1974年夏认识爱新觉罗•溥寰(金子弢)先生,是先生生前关係最挚密、相处往来最频繁的学生。笔者於认识金先生之初即被告知道家修炼之要规:习武练气,只為养生;年过廿五者要逐减外家功之练,继增内功之修。笔者听从,即於当年受之於先生 “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之授。受之於先生手把手的严教,不厌其烦、丝丝入扣之詮释,及长辈式的扶助、不讲情面的督促,由此建立起难以言喻的师徒之情。在与先生相处的11年中,是笔者学练武当、太极、八卦和形意这四大传统内家拳的主要时期。除太极外,功夫老师均為先生介绍认识。笔者现為美国武当太极基金会(AWTO)秘书长。已有《大道之行》和《气功法理精要》二著。
目录 top 
 
(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虱目录导览说明
 
资料图片 History Data
Preface
敬致读者
本书内容提要
 
※上篇
The First Part
 
第一章 基础桩式
Chapter One The Basic Practical Stances
第一节 定势桩
The First Section The Method of Stable and Grounded Stance
第二节 动势桩
The Second Section The Method of Moving Stance
 
第二章 手步身眼
Chapter Two The Basic Practical Method of Hands, Step, Legs, Body and Eyes
第一节 手
The First Section The Method of Hand Practice
第二节 步
The Second Section The Method and Moving Steps
第三节 腿
The Third Section Exercises of the Lower Limbs
第四节 身
The Fourth Section The Principle of Body in the Moving Method
第五节 眼
The Fifth Section The Principle of Eyes Practice in Martial Arts
 
第三章 套路详解
Chapter Three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the Kennel Forms
预备狮无极施
Beginning Stance
开始式 混一气 旋转乾坤
Basic Stances Exercises
 
第四章 招术示例
Chapter Three The Frame of the Defensive Technic
第一式 双封搬扑(双峰拜日)
The First Form
第二式 上擒下顶(海底顶云)
The Second Form
第三式
A. 横击绊扑(蛟龙溟濛)
The Third Form A 164
B. 护后斜蹬(雷劈山洪)
The Third Form B
第四式 左拿右托(转身托天)
The Fourth Form
第五式 钳扣蹽踢(金狮抱球)
The Fifth Form
第六式 内绊制肘(豹子含美)
The Sixth Form
第七式 拿腕蹬膝(大鹏展翅)
The Seven Form
第八式 跪膝扑压(花鹿採芝)
The Eighth Form
第九式 撩后锁蹬(黄蟒吐津)
The Nine Form
第十式 单封旋扑(鲤鱼打挺)
The Tenth Form
第十一式 双封左右(双擒鸡群)
The Eleventh Form
第十二式 翻掌擒扑(仙鹤腾空)
The Twelfth Form
第十三式 抓扣托扑(金猴窃丹)
The thirteenth Form
第十四式 左封右点(青娥探月)
The Fourth Form
第十五式 右封左摔(黑熊探掌)
The Fifteenth Form
第十六式 切肘阉(金蟾得度)
The Sixteenth Form
第十七式 擒封蹬踹(喜鹊登枝)
The Seventeenth Form
第十八式 偷步翻击(苍龙入海)
The Eighteenth Form
第十九式 逆锁搬扑(野马抖鬃)
The Nineteenth Form
第二十式 点前拨后(神猿入洞)
The Twentieth Form
第二十一式 斜翻正跺(彩凤凌空)
The Twenty First Form
第二十二式 借力相扑(伏虎灵臺)
The Twenty Second Form
第二十三式 缩身挣缚(抱守一)
The Twenty Third Form
 
※下篇
The Second Part
 
第五章 修身当要
Chapter Five The Methodology on Kungfu
第一节 武道漫步
The First Section Tao and Martial Arts
第二节“三调”詮释
The Second Section The Three Regulations
第三节 练功常用穴位简介
The Third Section The Pressure Points Locations for Qi Practicing
第四节 “静态身形要求歌”详解
The Fourth Section Exp
 
序/导读 《(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金子弢先生於虚岁二十四那年的1929年(民国壹拾捌年),上武当山得传的道教龙门派功夫拳路。先生於1974年、也就是得此功之传的四十五年之际,首破当年得传前的永不传人之誓言,在他退休居住地、地处南太湖之滨的浙江省湖州市择人而传。此拳路正式原名,据先生告知是“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1982年,金先生演示的这一套路,被湖北人民出版社以“武当太乙五行拳”為书名出版。本书以“(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命名,是基於以下理由:
 
第一、笔者得之於金子弢先生此武术之功之直传、亲传的年代,是1974年,早於先生受湖北均县体委之邀传功的1981年整七年。然三十多年来,在武当山辖区流行的“武当太乙五行拳”已形成不至一个流派,和金子弢先生在退休居住地亲、直传的原始样版的套路,无论在风格和动作上都已有了难以融合的差异。笔者忠诚於金子弢先生生前所传之功的原样本意,不得不在原“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之名前,试加上 “金氏”二字,望有利於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动作和要领,直到招式运用,再现这一拳路的本来面貌;并能借此书,从另一角度完善这一拳路的流传样本。
 
第二、据笔者所知,由武汉市武术协会武当武术整理小组编写、金子弢先生演授、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的《武当太乙五行拳》第一版中的套路动作名称,至少有一部分,是金子弢先生為公传此法而整编的。这些名称,很可能与流传於武当山道观紫霄宫的原始同名武功套路的动作之名不完全相一。假设当年武当龙门的此功派的嫡传秘承支脉还在,在“(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的名下,应用属於金子弢先生的个人创作之品名,将和嫡传、秘传之脉无“版权”之涉。
第三、金先生於1981年前在退休居住地所教的这一拳路中的少许动作,和1982年版的《武当太乙五行拳》中公佈的有些许差异。差异最明显处是第二十三式这个动作的结束势:在1981年前所教的第二十三式这个动作,是面向南结束,然后面向南接“收势”。1982年版《武当太乙五行拳》中第二十三式这个动作的结束势是面向北,然后接做“反式”(金先生原话),即面向北再做对称动作的开始式→第一式……第二十三式→结束尸面向南结束。这是金先生受到当时的中国大陆武术界,对传统套路改良这一思想的影响,一认為,他的这一套路的动作太少;二是,在大多数经改良的新武术套路中,有双侧锻炼的动作。不过这一设计动机,在1974年到1981年间,金先生确是不至一次向当地的学生们说起过,但没有督促我们做。原因可能是他的老师也没有如此要求过。再说,传统武术侧重实际应用,套路动作往往不是很多,也没有双侧锻炼的要求。“(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中不设反向、双侧锻炼项目,以还原金先生出名前所教套路的原旨风韵。
 
第四、金先生自1929年在武当山得此功后的几十年中,没有再和师长李合林或其传承人做过任何交流。按功夫实践的规律,金先生此拳路的演示风格已自成体系。在金先生得传几十年后所教的拳路之原名前,以“金氏”修饰、限定了拳路的内涵,将不涉套路动作或演示风格与武当山当年的原始样板的变异之弊。
 
简言之,取“(金氏)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之名的做法,是遵循了中国功夫界对功法名称之定位的规律,也符合功夫界功夫门派划分的通则。 
 
金子弢(1906—1985),满族人氏;壮年时皈依道教,道号“玄阳子”。先生曾於武当山紫霄宫得此武当功夫。由於中国大陆自从1966年夏开始了 “无產阶级文化大”(简称“文革”)的这一政治运动,所有传统文化形式都遭到公开批判并禁止公开出现。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又允许公开推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这一政府行為带出了一个社会现象——被禁止了七、八年的传统拳术,又能有限度地公开教授了。我於1974年夏认识金先生。那时的他刚刚开始择人而教、在当时被他简称為 “擒扑二十三式”的这套武当风格的内家武术套路。
 
(咨询特价)年7 月,中国政府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地处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涩召开了一个至今唯一的“全国气功匯报会”。出席会议的最高官,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陈慕华(女)。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政府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此后,全国范围掀起一股发掘与抢救经文革十年消失了的传统武术、气功等中国功夫形式的潮流,按当时的官语為“民族体育形式”。兼管武术、气功等中国功夫形式的各地方政府所辖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体委)也纷纷应声而动,将所辖地有声望的功夫师(武术师、气功师)逐级选拔、层层上报,参加全国性的民族体育、武术观摩大会,以在全国范围内发掘频临失传的各类功夫形式。金子弢先生正是在这一形势中,被推荐参加1980年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这套武当功法,据传是武当龙门派内部流传的武功,歷来不许外传。金先生基於何因、何由,因偶得之,得之不易,却又破誓公传?笔者认為,这是他受到当时所处的中国国内文化氛围的影响。文革浩劫,歷经十年;结束於一旦,然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内,洋溢著一股奋发向上、重铸中国辉煌的民族情结。这一情结造就的政治气氛,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到薰陶和感染,有将自己的一己所长贡献於社会的人,大有所在。金先生自1974年开始择人公传这一功法,在他的居住地的地方武术界,几乎人人知道他有这一特技。他是唯一被所在地的体委层层向上推荐、连续二年(1980和1981)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的本地功夫师。这是先生能“还愿”於武当的外部条件。
从“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这一名称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套广泛流传於民间的武术功法。 “武当”,说明这一拳种源於武当山、属於武当派系,拳路為武当风格。“太乙”之“太”,在此有“比大还多、还大”的“极大”之意;“乙”原為“一”,有“”(气)、“一”(阴阳未判,一气混的“一”)的意思;“太乙”就是“太极”,有“极大、原始”的涵义在其中。“五行”即 “木、火、土、金、水”;这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是属於自然哲学式的概念名词,古人用於解释自然、社会和人体。在这一拳路中的“五行”為“五方”之意,即东、西、南、北、中,在套路演练方位这一因素中显示。“擒扑”之“擒”,在此是擒拿锁扣、封关(节)闭穴(位)的简称,是方法。“扑”是“跌扑”、“摔扑”、“相住就扑”之意,是行“擒”之功的结果(效应)。
 
曾有学生问笔者,根据流传至今的传统拳术套路,动作多為双数之积,如十八、二十四、三十六等,為何这一拳术套路是二十三个动作?关於此,先生生前并没解释,据我所知,也没有人问过他这一问题。笔者发现,此拳路中,有应用招式二十三个。如果加上“开始式”的虎、狮、熊、鸦雀这四个桩式动作形成的基本桩功,就是二十四个完整的动作架式。按这一点说,这一套路应為“二十四式”,完全合符传统和当代中国武术界套路招式数量安排的潜规则。
 
中国文化是以功夫修炼(人体修炼)这一实践活动奠定的文化类型。道家是史载最早的功夫修炼门派,中国文化有“道修、道统文化”之维道修术是道学—中原文化—中华文明的核心实践内容,也是所有中国功夫形式的核心内容。自从张道陵(西34—156年)创立以道文化理念為宗旨的团体——“五斗米道”这一道教组织以后,道家走进了之藩蘺。修炼之目的,是為“来生”求福祉,或為了今生修成超自然之体。道教徒的道修术,為此也走入追求“飞昇”、“羽化”这一个人主义色彩相当强烈且神秘化的修炼之径。
 
唐朝开国大帝朱璋篤信佛教,圣差玄奘(西602—664年)爬山涉水远赴印度,全面学习大乘派佛教教义。唐朝以后的大朝代是宋朝。宋代的儒家曾提出了“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的主张;道家在宋代提出了“三教混一”,“三教圆融”之口号。“三教”即為道、儒、释(佛)。道术修炼因此自宋代始,走进了“佛道合一”的修炼通径。唐后期的鐘离权、吕洞宾创立“双修”的“龙虎丹法”。相传鐘、吕二道人点化陕西的王重阳。王重阳建立道家全真派;其关门弟子、朝的丘长春,以自身实践发展并总结了全真派的修炼方法,并得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青睞,龙门派由此一跃,在名声上超越了当时已有千多年歷史的“五斗米道”的分支“正一派”和“天师派”等道教派别,成為规模最大的道教门派,并被视為道教“正宗”。全真和龙门派是“三教合一”、“佛道合一”精神的成就者。武当山是早期龙门派向南方扩展信仰理念的基地。
 
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让中原之国蒙受国耻的朝代。汉人将中国功夫中的气修术和武艺、武技结合,创出了“武术气功”这一新型的功夫形尸开了“功夫救国”之先河。至明朝,武当山的武仙张三丰创“内家拳”,其实质是武术气功的另一种模尸是从练“形”入手的气功功夫类别。
有关张三丰创“太极十三势”的灵感来源,武林中有二种传说:一说,张三丰看到蛇与龟斗,生“以守為攻”之战术风格的武当内家拳;另一说,张三丰看到蛇与猴斗,创出“攻防相兼”的始祖太极拳。金子弢先生生前偏向於后一种观点。然无可争议的是:武当风格的内家拳术是仿生拳无疑。这从套路的动作名称中可窥一斑。
 
据金子弢先生生前所言,他的老师李合林曾告诉过他:是明朝武当山紫宵宫的龙门派第八代传人张守信,在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势的基础上,吸纳了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的“五禽戏”功法之精而创的“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据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武当太乙五行拳》中载,龙门派第八代传人张守信创这一功法,应為明朝的孝宗帝朱佑樘掌政的弘治年间(1488-1504),传至武当山本宫第十六代的李合林,已是民国年间。至目前為止公开的消息,由李合林亲传的“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的传人、继将这一功法公传於世的人,唯有金子弢先生。先生公传之功法,以“武当太乙五行拳”之名,被当今中国官方列為武当山功夫门派之首。金子弢先生因此不仅是这一功法在武当山消声匿跡后再传出的第一人,而且也是向全社会破誓公传这一功法的第一人。金先生虽已於1985年作古,但他為发掘、继承、弘掦武当功夫所做的贡献,将与武当道文化史、中国功夫史和中国道文化史同在。
 
笔者得先生主动择人直传、亲传这一功法,也合符古道家“师择徒”而教这一潜规则。笔者自1974至1985年和金先生相处,虽是向金先生学这一武当功法的第二人,却是他所有学生中学习此功法年数最长、师生关係最緻密的一个。為此,也是得之於这一功法内容最多、最全面的一个。这是笔者撰写此书最基本动力。算起来这一功法套路创立至今,已有五佰年餘,当是内家功夫中歷史较长的一个。其风格古僕,注重“混一整体”的锻炼,从中可猜想,是受到道家混派思想的影响。据迄今為止的考证,此功当属正统的功夫术;据传,此功歷朝歷代只在道教内部传承。徒靠供养生活的优裕条件,促使了这一拳种和江湖上流传的拳术相比较,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的不同,并且不少几大特色。这套武术功法,因此实可堪称内家拳的“活化石”,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当今社会很少有人从小就受到严格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或中国功夫的训练,神(精神、意识)和形(形体、肉体)失去了本有的、天然的结合度,精神和自身形体失之结合紧密的状态,便被公认為是“正常态”。经年累月地在这种不利於身心健康的错误习惯中生活的人,一旦学习这套功法,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要一反“常态”达到拳术规定的要求,若不是以年计的苦学苦练,难以达标。参考江湖派的内家功(形意、太极、八卦),都有劲整、形整、气整的要求。然,只有形体做到了“整”,有了做“形体整”的体会,才有可能体察由内向外的“劲整”。“劲整”起码是“气整”的一种表现和结果。内家拳有“整体发力”的要求和原则,这是内家拳的线,其前提和基础是“形整”,其后盾与动力是“气整”。金子弢先生在传授这套武当拳路时,并没有提到这一点,但不意味著我们不需要从这一方面深入探讨并付之实践。因為,这是中国功夫锻炼的一个原则和规律,任何人都无法违背。若做不到这一点,练这套功就失去了其内练功夫的涵义。当年的武当山李合林不会不重视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有金先生亲眼所见“相住就扑”的博击埸面了。
 
為使有志或有兴趣学习的人,从一开始就能从最基本的功法著手,进而较全面地掌握这套功法的全部内容,本书对金先生生前在这套功法教学中反復强调的有关基本功法和基本动作,作了较為系统的整理和编排。退一步说,即使有一部分人,因某些原因不能学完或不能全面掌握这一功法,光学了本功法的一些基本功法,只要持之以恆,坚持锻炼,也能收到道术养炼之效应。这一点,当和武当道门的炼(炼武)养(养生)的修炼思想是一致的。功法内涵是修炼思想的反映;修炼思想為功法的创立建立内涵。这就是此套功有炼养兼备之效应的道理所在。本功法“炼”和“养”的双重效应,还表现在套路的练习上有“武练”和“文练”二种模式。武练有速度和发劲的要求;文练虽没有这二项,但和慢架太极拳一样,也不是没有难度。练养兼备,这是中国武术内家功法的共通点。
 
笔者习武练气,纯粹出於身心锻炼之目的。在对武当功法的练习上,也仅仅是一位业餘爱好者,习得之功肤浅如皮毛,本无资格著书传授道门之功,只是凭著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凭著将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这一人类非物质遗產发扬光大之心,凭著完成金子弢先生生前想做又没有做成的传功之事、之愿,萌生将我所知的此功法有关要领、要义、原则和规则,向全社会和盘托出。虑及本书的实用性,笔者对套路中的基础动作、基础步法等内容的公示和总结,是从实用出发,并不是纯学术性的总结,对一些不太多出现或不太重要的基本动作或步法,本书省略。笔者还虑及电子书的空间佔用和印刷书的篇幅,本书省略了招式运用(套路动作技术运用)方面的详尽说明和图示,这或许是造就此书的美中不足的一个方面,在此谨请读者宽谅。
 
本书中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应用技术动作、辅助功法等,由笔者的学生袁庆林实地演绎,完成了图片拍摄,并担当套路动作演示照的摄影;全书的英文标题及图片英文解释,经袁庆林先生的校改;袁先生同时还协助笔者完成本书一些素描图片的电脑製作。本书的英文前言(Preface),经已有十年以上在美国从事武术教学、毕业於美国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的教育学硕士、同是笔者学生的陈国燁先生的悉心校改,还有本书英文标题的第二次查校。承蒙纽约芳茗轩公司的黄怡曄先生,於百忙之中帮助完成本书第四章招术示范的图片拍摄。作為著者,谨藉本书出版、付梓、发行之际,向给於协助的同道和朋友致以最深切的谢意!

 
热门相关信息